《故乡行》序二/步九江

主页 > 书序书评 >

《故乡行》序二/步九江


《故乡行》序二
情深墨香筑丰碑
——品读迟兰馨、王素英诗集《故乡行》
步九江
获悉迟兰馨、王素英两位老人又一本诗集《故乡行》即将出版,十分激动,高兴之余又先睹为快,欣赏到了印刷前的全部诗稿,详读细品,养目悦心,行行闪光,页页飘香,全书分十个章节,近300首,唐诗集结,不过如此。怎不让人肃然起敬,拍案叫绝!更何况这本诗集笔墨集中,聚焦故乡,使隆化这座仰望董存瑞而举起的骄傲之尊更加光彩夺目。以诗的形式展现隆化的立体形象,使之珍珠成串,八面见光,开先河于诗国,颂万物于殿堂,借时空于灵感,撒博爱于故乡,实属首创,难能可贵。
我与两位作者是同乡亲戚,文朋诗友,虽有年龄差异,但无感情隔阂。深知他们的为人处事,从政业绩,清廉洁身和社会赞誉。这得益于“爹娘临走留遗嘱,‘仕途休花作孽钱’(摘自《告慰碑前》)。”为官几十载,能够做到“出污泥而不染”,象荷花一样,着人喜爱,己属不易。更何况他们能保持“入污泥也不染,”如荷藕般保鲜,博人所敬!在位时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离岗后又不躺在功劳薄上,养尊处优,安享清福。而是将前半生的历练陈封贵储,借笔放歌,继续为社会,为子孙,为家乡,为时代弹拨着欢快的节奏,与时俱进,共唱新律,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增光添彩,再创辉煌。在很短的几年中就连续出版几部诗集并轻而易举的让作品登上大报大刊,且常有获奖的信息不断传来就是十分有力的证明!这不仅为老年人争光,也为家乡人争光,而我们只能望而兴叹,自感不如。
我常琢磨,人们在生活中谁都离不开的两个字,一个是“钱”,一个是“情”,而繁体写法的“錢”字,是双“戈”夺“金”,可谓充满了拼搏、充满了竞争、充满了抢夺、充满了厮杀,艰辛和残酷的获取过程不言而喻。而“情”字呢?可谓“心”是常“青”的即为“情”,情不变色,情不老化,一见钟情;含情脉脉,更有“黄金有价情无价”之说,可见“情”比“钱”珍贵,“情”比“钱”重要。
《故乡行》实际上就是“故乡情”,“行”是动态的,“情”是静态的,动中含静,静能驱动,静、动合拍唱故乡,字珍句美一行行,感人肺腑耐寻味,真善美爱心里装。翻开诗集的第一首《乡魂》,也可以称为全书的序诗或导诗,就为全集拍板定调,抬高了价码,“乡”是依恋的对象,“魂”,是高贵的精神,前两句为“乡土魂牵赤子心,云游四海不离根。”其中“牵”是依俯,“根”是归宿,离开这两个字,就是断线的风筝,就是飘荡的浮云,就停止了呼吸,就丧失了生命。正是这两个字构成了“爱”的沉重和“爱”的价值,由于爱的真挚,爱的纯粹,所以才“良宵喜赋乡情曲,咏颂隆城二月春。”“良宵”印证出作者为了“咏颂”已经一夜失眠,已经迷恋诗境。看得出他们在一幕一幕的回忆,在翻来覆去的构思,这种精神寄托,这种感情投入,这种激烈的脉动,这种痴狂的程度,没有亲身感受是体验不到的。一个不爱父母和家乡的人,不可能爱社会爱祖国,这种人任何学雷锋的言行都是虚假的,都是作秀的。只有象作者那样饱含亲情、友情、乡情、爱情,才能够对生养自己的隆化山河、土地、田园、树木拥抱得如此紧密,点缀的五彩纷呈。
迟、王两位作者的从政生涯,都是从当秘书开始,以后又逐步升为“长”的。大部分时间从事文字工作,对修辞语法自然熟中有巧,但那种文体大多靠上行下效,逻辑思维,而写诗是一种艺术技能,关键要在“创”字上下功夫,运用的是形象思维。如果没有天赋是很难泼墨成行的。就象一个鸡蛋加温后可以孵出生命,而一块卵石怎么蒸腾也不会呼吸的。又如一根火柴逢磷可以燃起,而用牙签划破了磷片也休想放光。我曾经说过“写诗不是榨豆油,能压善挤诗就流。写诗不是蒸馒头,灶下加火就能熟”。诗,是一种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需要源于生活和高于生活。从《故乡行》中,读者可以领略到两位老人的政治胸怀和艺术修养,佩服他们的惊人记忆和严谨文风!不难看出他们不仅深谙诗的内含和诗的要素,而且能够冲破半生从文的局限,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探密并实现“赋、比、兴”的全过程,达到“真、善、美”的神幻境界。而且让风趣幽默浸透在字里行间,如写郭家屯风力发电“立地通天似巨人,风婆爱恋便成婚”。他们不仅把这一科技成果拟人化,而且把它们接天连地的功能彰显的淋漓尽致,在对人类做贡献的同时也完成了自己“洞房花烛夜”的美梦,接下来,人们必然要联想到他们会生儿育女,这“儿”这“女”,自然是“光明”和“资金”,正应验了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俏皮话:“这是大风刮来的钱。”而人们却乐见了“夫妻喜助农家事,力将山村土变金”的发电场面,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多么令人激动不己啊!而在《山村即景》的七首诗中,供人分享的简直是一幅农村新貌,充满诗情画意的水墨作品:“佳木葱茏满峪峡,青烟缭绕两三家。阿姑猎犬深山路,怀抱羔羊手採花。”其中的植物、景物、人物、动物,栩栩如生,一目了然,特别是索句之形象,让人如临其境,如迷仙景,或在如痴如醉的观赏一幕幕动人影视片。养目润眼,铭刻在心。而在第六首中,是这样描写的“堤外鹅鸭戏水塘,几帘丝柳掩耕忙。春山惹得游人醉,陌上桃花十里香。”试想作者如果不是从农村长大的,如果对农事一知半解,如果对故乡美丽的图景熟视无睹,如果缺乏对唐诗宋词中的名篇吟咏熟背的功底,是很难独创出如此炒语佳句的。整首诗中虽然见不到乡亲,只能见到“游人”,但“游人”游什么?,什么“惹得游人醉”?分明是乡亲用勤劳的双手所勾画出的一切。乡亲在哪?在舞台上如“丝柳”般的布景后面,正“忙”着演出春耕的活剧,而青山绿水和自由玩耍的鹅鸭以及十里桃花雾就是乡亲赠给“游人”的最佳礼物。使他们远离了污染的空气,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深深感觉出美好农村的魅力。
《故乡行》中的十个章节,排列有序,主题分明,多姿多彩,各有特色。如在《秋实满园》中写到“金黄玉米屋檐挂,满院秋实满院香。”在《备耕》中赞美锄草剂,用科学促进生产力发展时写道“科学送暖催春雨,不再锄禾汗洗衫”。我猜当时作者肯定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劳动做为鲜明的对照,才有此深刻的感悟!再如《谷场顽童》,分明是一首浓缩的叙事诗,其中写道“五月田园麦穗黄,阖家谷场夏收忙。家童戏耍忽跌倒,手捂蝴蝶紧唤娘。”虽然仅仅四句,可谓惜墨如金。但却讲述着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节、画面,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部诗集的问世,不但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相当的教育意义和传承效应,历史上的“三曹”和“三苏”现象都印证了文学的接力影响和渗透功能是不可低估的。迟、王二位的作品也不例外,它对于亲友和晚辈的感染也将起到长远的发酵作用和后续声浪。总之,此部诗集,人看人爱,尤其隆化的读者,定觉倍亲。我读后也象火旺水沸,难以自禁,但真正落实在文字上又说不透彻,愧对力作,以表感受,点到为止。让读者和我一起去无止境的畅想吧……
 2013年3月      
(本文作者系隆化籍,现任郭小川研究会法人代表,《国风》杂志副主编、承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诗书画出版社社长,此文与作者21首诗,刊于2013年4月《今日世界》杂志上,发行国内及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