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去的岁月》崔石麟著/周亚新

主页 > 书序书评 >

读《过去的岁月》崔石麟著/周亚新


“水怪”崔石麟
周亚新
 
  这是一本出色的、特别的回忆录。
  回忆录前半部分以一个普通家庭的经历,从一个新鲜的角度再现了日本侵华战争、解放战争中鲜为人知的普通百姓颠沛流离的生活,衬托出战争年代的经济、政治、军事的大背景,使文章小中见大、大中有细,无论写孩子、大人及各类人等,都感情准确,情节生动,许多处令人深思、引人发笑,生动得如跃然眼前。时常让人忘记了是在书中,而是身临其境,追着主人公一起想,一起动。没有一般岁月记录的刻板干巴,而是严肃又诙谐、现实又离奇,使文章耳目一新、引人入胜。
  后半部分通过一名知识分子的工作经历,反映出文革中的社会特点。在“尴尬趣事”中,则从一个个小故事反映出改革开放初期,个别人的道德心态,令人捧腹大笑而又无可奈何。
  壬辰初夏,喜得崔石麟先生集半生心血和智慧之煌煌十万长著《过去的岁月》。拜读再三,欣然操笔,畅抒读后,万没想到崔先生将之用于书序,实有些惶惑莫名。序对于书,能起提纲挈领、树立灵魂、烘云托月之效。承德不乏文人雅士,各个都是学富五车,笔走龙蛇;不乏显贵政要,个个都能高台揽月,身手不凡。以崔先生之功劳学养、资格深厚、为人谦和,又连续两届为河北省人大代表,只要稍开尊口,作序者将络绎上门。名士写名士,妙笔绘蓝图,才能金刀配玉鞘,好马配雕鞍。我从文20余载,不敢弃笔尖砥砺,对小说、评论情有独钟,亦写杂文,偶有小作,忝列为文学专业创作之正册,浪得一级作家,然至今文不惊人,名不显赫,难托崔先生如此之功臣善著。推辞再三,崔先生不改信任和重托,再不敢妄辞。再者,先生广施善德,利民利市,功大而无宣,我辈为文多载,视其大德而不布,有司之过也。固斗胆操笔,将对崔先生固有的敬重,对《过去的岁月》的喜爱之情趁机发于笔端。
  颂德才,犹不能宣尽其意。诚望读者补充更正。
  崔石麟先生术业水文地质专业,贡献50余载至今。承德市每遇水文地质问题,必请先生。先生一到,问题多解。承德人敬慕先生,奇之智慧能力超群,怀常人所不能之技,遂传为“水怪”,平日里则呼“崔工”。60年代,承德极度缺水,苦于水文人才匮乏,开始“传、帮、带”,至今弟子遍布九县(过去青龙县尚归属承德)三区。与人合写的科普文章《怎样找地下水》,章体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深入浅出,常顺口成诗。如“山扭头,有水流”、“两山夹一嘴,打井必有水”、“掌心地,有水流”。流传至今,被奉为找水圭臬;独自编辑出版了《中国名胜地质丛书》、与地质出版社组编出版了《嶂石岩》,部部迅速售空。后又以水为源波及导游,与人共同编著出版了《承德揽胜》,至今无处购买;编绘导游图,售出10万余份。屡受上级指派,先后为地矿部部长孙大光夫妇、北京大学地理系教授陈传康等全国著名人士导游。1986年,先生幸运地独立为时任国务院办公厅主任的温家宝父母全程导游。“术业有专攻”,可崔石麟干什么悟什么,悟什么专什么,如今又涉猎文学创作,完成《过去的岁月》,出手成家。
  从我不算偏狭的阅读范围里,感觉这是一部罕见的反映历史的、详实的、新鲜的回忆录。它始于腐朽的清末,经历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又步入文革。这六七十年的苦难太沉重,也太惨烈。老百姓在军匪、腐朽政体的欺压下,在日本人的杀戮下,流着血泪,亿万无辜生命被零落成泥碾作尘。解放以后,在强权统治的霸令强规下,文人被逼为刀笔御吏,名为写人民大众,实则为强权统治操笔,记述片面,文道扭曲。直到今天,仍难以寻觅历史真面目。而这部《过去的岁月》,记述随沿旧史,却另辟蹊径,从一个平头百姓的视角,客观中庸地描绘出那胡同里、村巷间、野谷中发生的60多年的历史。虽苦难深重,却鲜有哀叹,不得已处化为黑色幽默,将含冤之气化作忍俊不禁,破腹大笑,意味悠长不绝。
  母亲——一个只认识自己名字、身怀六甲的小脚女人,带着不满10岁的儿子,怎样跨过黄河,跨过长江,从北方到南方,行程22500公里寻夫?太爷爷怎样骗过捻军,保护了保定城池及百姓?日本人怎样杀戮中国人?国共怎样迎击日寇?那时候的小学是什么样子?老师怎样施教?学生们的学习用具、饮食、甚至用的厕所是什么样的?“文革”中承德市“站派”和“坐派”的武斗场景。皆源于家底,亲身经历。固其脉象之奇、抒情之妙,其摹写人物故事及家常日用、米盐琐碎,皆各穷神尽相。多有鲜为人知、奇闻异事。较之以往所见文载,其正可纠偏,其真可否赝,其细可补穷。
  崔石麟先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分配到河北地质局劳动煅练,挖探槽、打矿硐、搞四清。1965年分到承德河北地质四队,刚一来便开始参加了承德山区缺水旱庄调查组,对承德九县三区43000平方公里缺水旱庄展开调查,一查就是3年。那时候,山区面积占90%的承德极度缺水,有的地方要步行10里到邻县去洗衣服;经常是一个深水井旁边,昼夜排着取水的长队,“一个人先下到井底,用瓢一下、一下地把水舀到桶里”,夜晚还打着手电继续。“主人给我端来一小盆洗脸水,水呈乳白色,我洗完后他们马上端走了。我看着他们全家从小孩到大人,用这盆水挨个洗完了手和脸,最后,这盆水已经变黑了,但是还不能倒掉,要留着喂猪”。从此,他们便开始了承德的找水事业。在野外工作,每天步行几十里,吃的是棒子面稀粥,住的是农村的土炕,走的是狼和豹子出没的山野。从此,承德人用水渐渐多了。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水源屡次告急,崔石麟带领他的同行屡次找到新水源,让承德市民屡次从吃水困境中摆脱出来。1992年,以往水源又满足不了城市需求,为此承德市组成了城市供水指挥部,副市长孙建群为总指挥,崔石麟担任副总指挥,负责鹙窝水源地工程勘察技术工作。地质部水文地质方法研究队的杨树山主任来承支援,他负责滦河南岸,崔石麟负责北岸。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日出水量60000吨的任务。
  市井——有井才有市,有水人则活,有水社会才发展。水,这个人类生存的根本要素、地球生灵的供给源头。人们在晕头转向地武斗时,崔石麟领着他的队伍,躲开潮流,逆境而上,打出了五百多个水源井,把承德市的农村、县城、城市、厂矿及军工企业从极度缺水的困境中拉出来,不断满足着全市九县三区人民的生命之需、生活之需、发展之需。他们奔波劳苦、他们的责任感和智慧令人感激,让人肃然起敬!他们是这个城市的挖井人。他们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先行兵,是城镇供水、工农业发展的奠基者,承德市的历史应该牢记他们。
  当承德遭遇重创而羸弱的时候,先生正青春旺盛;承德改革开放的当口,先生正智慧成熟;承德硕果累累的时候,先生步入了老年。然而,先生没有硕果累累,他只身一顶高级工程师(副教授级)职称,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光环。住着水泉沟里道边一座建筑里的一套房子,这套房子仅有72平米,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穿着陈旧的工作服,每月3千多元的退休金。先生以俭养德,德才为风骨,谦和为仪表。他总闲不着,哪里有解决不了的用水问题,他仍是被请到场,因为他是“水怪”。他没有豪宅别墅,没有百万存款,没有与其贡献匹配的待遇头衔,他本身却是一个越老越值钱的宝库,只要谁像阿里巴巴似的叫一声:“芝麻,开门哪!”他就会敞开智慧之门,财宝便源源不断。
  承德流传着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水怪”崔工,崔工是承德的“人物”,但非窃功名利禄而媚人下人之“人物”,非倚仗政权淫盗骗掠之“人物”。也许他不会被当下主流津津乐道,然而他能使他周围的空气清新,呼吸顺畅,安全快乐。每一个想成为“人”的人,都乐而趋之,乐而处之。他是暗合天道循环之中流砥柱,是入得了史册的“人物”。
 
  2012年6月21日端午节前夕
 
  注:周亚新女士:现供职于承德市文联、承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作家。出版文学集有《发现》、《天道邈悠悠》、在《十月》、《中国文艺家》、《中国作家》、《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监察报》等。发表文学作品十余万字,作品被选入《作品与争鸣》、《60年中国青春美文经典》等,作品获过国家级奖。近年新作《灵异闻录》由作家出版社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