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承德“保媒” 给名胜“拉纤” / 张子龙

主页 > 书序书评 >

为承德“保媒” 给名胜“拉纤” / 张子龙


  为承德“保媒”给名胜“拉纤”
  ——读王舜老师《承德名胜传奇》有感
  张子龙
 
  “保媒一次多活十年”,我妈说的,我信!2015年承德全年旅游入境旅客突破3000万,旅游总收入达到350多亿元。在喜悦于家乡显赫成绩的背后,恰巧拜读王舜老师的《承德名胜传奇》一书,随之释然。因为我明白了,创作以推介承德为主的著作颇丰的这位“媒人”王舜老师,必然得到祝福。
  据我初步了解,王老师现出版著作几十部,其中,如关于承德名胜的故事集《承德名胜传奇》这般,成为名城旅游“保媒之作”的占据了大多。
  传奇故事造就高端旅游品牌。曾读过一篇文章,说几乎所有的成功旅游品牌,都会被一段段意蕴深长的传奇故事所支撑。有种观点也认为,神秘莫测的高端旅游品牌固然堪当旅游市场中的“王牌”。
  “……别离初,神仙侣,曾诉幽情立烟屿。”此为“乾隆在悲痛之中写了一首怀念吉拉的隐喻爱情诗”,出自书中《烟雨楼,乾隆不了烟雨情》一文。依我而悟,类似《康熙题“避”多一横》、《神鹿引路选址山庄》等文,仅从题目上就能看出因作者的潜心营造,为承德名胜披上了“神秘的面纱”。作为名声在外的旅游名城承德,或许正因为有了一层层“神秘的面纱”,才有了承德名胜牢牢“抓”住人的“奥妙”。
  据说大师达芬奇最有价值的就是蒙娜丽莎的微笑了,有人评说,其引人之处在于那“微笑”具有一种千古奇韵,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同理,书中《热河泉,梨三龙女奇缘生死情》、《建山庄鲁班爷显圣》、《乾隆建庙镇九龙》等文,谁说在你被“勾”得浮想联翩的同时,不融入着作者对于推介承德名胜而煞费的“苦心”呢!
  传奇故事造就不朽旅游神话。“神话传说深刻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早期文化,并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积淀在民族精神的底层,转变为一种集体的无意识,深刻地影响和左右着文化整体的全部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神话传说是一个民族心理、文化和历史的反映。”网上读过的这段文字,是否从一个侧面佐证,传奇故事是“不朽”的,而就此延伸,又是否可以这样说,《承德名胜传奇》就是作者以独具的“匠心”,为“不朽”的承德旅游神话添上“神来之笔”。
  没有历史感和文化底蕴为依托,“传奇”显然缺了“神秘感”。若那样,其价值就很难体现。而《承德名胜传奇》则贵在作者以历史感为考量、以文化底蕴为灵魂、以服务大局为己任的前提下,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传奇王国”。《乾隆寻父》、《乾隆转世》、《棒槌山的传说》、《双塔山的传说》、《鸡冠山的传说》……如此种种,游客读之怎能不产生更加丰富的联想,继而将“冲动”付诸于实现以及留恋“身临其境”享受。
  “传奇故事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语出我参加的一次文学研修班上主讲老师之口。纵观《承德名胜传奇》,“背驮负乾坤,胸高满经纶。一眼辩忠奸,单腿跳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谢皇恩。以貌取才者,岂是贤德人!”我认为,此《刘罗锅中状元》一文,便是将传奇的“高度”与文学的“厚度”有机整合了。如此种种,书中不胜枚举。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说王老师是推介承德名胜的“媒人”并非“形而上”。因为还有“旁证”,在承德,圆了不少人“出书梦”的,便是为了别人出书忙前前后的王老师,而并非恰巧的是,在王老师所经手“出炉”的这一批批有着“承德味”的“精神粮仓”中,很大一部分又直接或间接和宣传推介承德有关。
  比如我,得以熟识王老师,便是因我一心想“出书”,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其讨饶。虽至今由于我的水平有限,书仍未写就。但是在王老师的倾情推介下,我得以荣幸参加文学研修班、得以真正触及家乡的“山庄文学”……虽然我有自知之明,但是作为年轻人的我仍旧畅想:谁说这不是王老师为推介承德名胜在培植“新生力量”呢?谁说这不是王老师在为文学后生与宣传承德名胜之间“牵线”呢?在以后的日子里,只是不知其会否“看走眼”!更是不知学生我会否“争气”些!
  在下初出茅庐,王舜老师是我所熟识的人群中官位最大、“官衔”最多者。看:王舜,笔名王三水、叶川、六月荷等。原承德市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北省民俗协会理事,承德市写作协会主席,承德市热河摄影家协会主席,承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承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等。我把以宣传推介承德为己任的王老师事迹跟我妈说了之后,她说老话“媳妇上床,媒人靠墙”这个理儿,看来是不对的。
 
  作者张子龙简介:
  古有赵子龙威震千古,今有张子龙小卒一个。赖热河宝地属承德土著,允武烈河水居市区外缘。领导照顾,人事关系隶属双桥区大石庙镇政府;组织厚爱,目前借调承德市内陆港物流公司中。
  爱好“码字”,衷情“笔墨”。得贵人相助,文稿五百余篇散见《人民日报》等媒介;受好人提携,结业河北省中青年文艺评论研修班。身为“80后”年轻人,以文为乐;刚过“而立”之年份,以业为重。蒙抬爱,承德写作协会不吝赐教;受关照,承德作家网站指点周到。
  年幼丧父,与母相依;乐于娇儿,贵在贤妻。诉说从前,畅谈理想——牢记恩人们教诲,不忘师长们栽培。虽文无所长,却伴我成长。看日后“版图”,唯执笔“开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