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布龙洲诗文选集——不言斋吟语作序二

主页 > 书序书评 >

为布龙洲诗文选集——不言斋吟语作序二


贵在说真话抒真情
《布龙洲文集》序二
周舟
 
  灯下翻阅龙州兄的文稿,引发了我的许多思考,拉拉杂杂地写下来,充当序言,不知当否。
  龙州兄文集的取材,有一条鲜明的特色主线,写自己,然后四面扩散开来,凡是他自己的亲历亲为亲见,都可以抒写入围。譬如写自己从童年写到当了爷爷,可以看到他自己的成长史;写族亲,可以从老祖爷爷、奶奶写到妻子、儿女、内外孙子辈们,可以感受到其间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写亲朋则从同窗、同事写到社会上的知己朋友,可以体会到赤诚相见的坦荡胸怀;对时事时政感怀发挥,足见其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读他的游记,如同与他结伴游历,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兴致盎然;甚至是他在主持婚宴上的一篇贺词,更表达了他对人间姻缘的美好祝愿……
  人说盛世修史,我说龙州的文集,不仅仅是家史,其视野可以说无所不包。读他的这本文集,如同借用他的观察家的眼力,脑洞大开的思想家式的逻辑,回溯六十年来的风物世事。这是这本文集文化价值的所在。相信,他的功夫没有白下,是可资告慰他的先人老祖的在天之灵的汇报;告诫后辈儿孙们的为人做事的必备参考书;就社会价值而言,是出自民间一部真实的社会生活图景;应比官方史家的纪录会有更强的研究性。
  “德不孤,必有邻”;“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俗话说,文如其人,读完龙州兄的篇章,我觉得孔子老先生的这两句经典名言,用在龙州兄的身上,比较合适。
  龙州与我是同时代人,但是,从他的书写里,可以透视出我们相似的人生之路,及至在思想、感情的表达方面,可以寻找到那个时代的烙印:出生在共和国诞生的前夜,生长在毛泽东的旗帜之下;及至成年读书读到半截儿,历经十年劫难的“文革”开始,被挟裹进了上山下乡的潮流里。我们狂热地涌进天安门广场,接受伟大领袖的一次次的接见检阅,时代把我们塑造成了“一颗螺丝钉”。文化大革命结束,全国1700万知青开始返城,各自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在“猫论”的导航下,举国兴起了史无前例的商品经济大潮。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这个阶层的人依循各自的出生背景,干部子弟、工人子弟、农民子弟队伍开始了大分化。有的失意落魄成为城市的草根,他们那时是无产阶级,如今依然是无产阶级,起码没有自己的一个单元楼;有的成为中产阶级,有楼房栖身有轿车出行;更有精英成为政坛领导或商界大佬,统治着无产阶级即打工者。如今,茶余饭后,或与儿辈们谈起那些过去了半个世纪的往事,而他们一是不想听,二是听不懂。
  我想,我辈儿孙们,读不懂自己的前辈是如何活着的,又是怎样活过来的,是悲剧还是喜剧;晚辈们不想听终归是悲剧。我辈人走过的道路弯弯曲曲,命运多舛,国民经济一度陷于崩溃,这是为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后辈对前辈们写就的历史进行理解与研究——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认识到怎么做才会使得后来的一代代人活得更好——民主、自由、富足、快乐,这样的目标,是累进、递进的;忘记过去不只是屏蔽,不只是背叛,历史依然存在,正视历史才不至于重蹈覆辙,才是有勇气、有信心、有希望的民族。
  龙州兄的作品,从许多侧面提供了知青这一代人的生活图景,而且上溯到了晚我辈的老祖那代人真实的生活轨迹。看一树可测森林,识一人可感众生。细细品味,甜酸苦辣皆在其中。比如,龙州兄的夫人,一位令我感叹敬佩的教师;试问,现在,从幼儿园阿姨到高校的教授,还有这样傻到如此“无我”的老师吗?我有时和朋友们聊起时事国运,校园、医院、公检法,这三个维系国家生存希望、培育国家人才、救死扶伤、主持公平正义的领域,普遍存在着无法看下去的腐败情景,谁人能不忧心忡忡?再放眼看看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伴随着国人信仰的真空化,我们付出了太大的文化道德方面的代价——普遍只注目两个字:权、钱,导致社会道德沦丧,充满了迷信乱象,甚至身居社会中高层的领导阶层,社会的良心——知识分子都笃信迷信,这就是社会腐化堕落的表象;而知识分子的向钱看,是一个国家的悲剧的开始。
  我曾经在县里工作多年,做记者近四十年,目睹了国家基础政权的私化现象,这是国家之根基最危险的倾向。县里一个小小的局长,就可以充当起说一不二的家长的角色,人财物都可以他一个人说了算;而他的部属们居然可以徐庶进曹营?从秦始皇肇建郡县制,一直延续到现在,虽然在县级之上设立了市级政府,但是县级政权仍然是社会最有权力的地方政府,每年十几亿甚至过百亿的资金要流过书记、县长们的手掌,且党政军文司法工商无所不管,辖制县级领导的制度一旦失效,他们就会堕落成为现代的“土皇帝”,如此,老百姓怎么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呢?
  难能可贵的是,面对这些现象,龙洲兄并没有装聋作哑,他写出了心里的呐喊,请看诗作《五十九岁现象》:“口笔相应确有才,股科处局选上来;叱咤风云一支笔,手底流过万千财;人到五九忽猛醒,金钱美女还未挨;疯狂敛财美人抱,退休之日进牢来。”再读《某些高官落马》:“权倾朝野要熊威,一朝落马大势颓;早知现在何当日,牵妻连子累家危。”《招工》则为草根美女的悲剧遭遇鸣了不平:“选美赛上夺第一,进城发展苦无梯;局长半夜召家去,招工表上泪珠滴。”这些诗句虽然稍显直白,在我看来这是为民代言之作,是为党为国家尽了匹夫之责,颇具鲁迅遗风。
  这本文集的体裁,几乎使用了小说除外的文学的各种主要表现形式,诗词、散文、随笔、游记等,显示了作者多年来涵养而成的文学素养与功底。从艺术角度而论,我不敢说有多高,是高原抑或是高山;但他敢说真话、抒真情的文风,与他的思想高度、精神境界紧密相连,我是十分赞赏的。文学大师巴金先生在“文革”后复出,出版过《真话集》,他说,敢于说真话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过:真话不能都说,假话尽量少说。
  我有时很感困惑,人类进化到了现代化;而我中华民族有洋洋3700年的文明史,在春秋战国时代发生了最为辉煌的,文化思想方面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而诞生了至今还在启发今人的国学宝库,而为什么进化到了现在,却要在事关国计民生的大是大非的真相面前,虚夸假报假话说尽呢?尤其是在GDP走上神坛的时期里,“数字出官”比比皆是;“双面人”式的官员,竟敢于以理论家的口才、统领众生的“首长”面目,在台上大侃谁都明白的“真话”式地假话,而到了台面之下却敢于做尽人间不齿的丑事呢?
  说来也巧,论起来我和龙洲兄有很深的渊源。第一,我俩1964—1968年同时、同届在承德两所学校读书,同时被聘为《承德群众报》通讯员。第二,我毕业后就到他的家乡丰宁下乡锻炼。后在丰宁县委宣传部工作,又多次去他的老家丰宁四大地方“凤山、大阁、窄岭、波诺”之一的波罗诺下乡采访。还吃过波罗诺大车店布师傅——他的父亲做的熘豆腐呢!从哪方面说也应该为他的书写点什么。
  这序言写的本不好,但浏览过龙洲文集,受到他的为文精神的很大感染,不能不写;写下来,与读者和龙洲兄共勉。好在,我们共同看到了一个新时代的起航:在习大大的统领下,国运正气浩然上扬,大有紫气东来的新气象。
  是为序。
  2015年12月19日
  于承德万树园
 
  注:周舟——原名周记录。原任《承德日报》社总编助理、主任记者。现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剧艺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