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行
迟兰馨, 王素英著
后 记
2013年3月
《故乡行》诗集付梓问世。实现了我们的多年夙愿,圆了家乡梦。这是隆化人关注的一件事。本诗集是继《迟兰馨诗集》《迟兰馨诗续集》《塞外诗画》《圃园新枝》之后,第五册诗集,共选录故乡诗300首,作为咏颂故乡的专辑。多为新作。
我们缘何出此专辑?
缘由一,是乡魂所牵,乡心所向,乡情所致。1998年退休从政坛步入诗坛,年近花甲,诗心未老,老马奋蹄犹唱晚霞篇。至2012年十多年功夫,作诗千首,书成四册。部分诗词刊载全国报刊杂志。获得河北省、承德市文学艺术创作奖。诗,多以故乡隆化为题材,用乡土之语,乡土之韵抒发深爱故乡的情怀。情之所在,诗者愿写,读者愿读。此时有亲朋、诗友进言,何不出故乡专辑,以圆故乡之梦。用格律诗形式显现一个县域经济社会和人文发展并不多见。为此肩负重任,自找苦吃,把专辑编好,给隆化故乡交上满意的答卷。
缘由二,是故乡山水风光,河流韵脉,人文情怀使然。我们生在隆化,长在隆化,读书在隆化。是喝隆化的甘甜水,吃故乡五谷杂粮长大的乡土人。又是隆化革命摇篮把我们推上历史舞台,为家乡服务一、二十个春秋岁月,几乎走遍故乡的山川河流村庄,熟知全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即使走出隆化依然绮梦家乡,魂牵故土,常回故里探望。由此萌发出通过山为骨,水为魂,人为脉的理念来赞美深爱的故乡。伊逊河是隆化人的母亲河,是塞北明珠。哺育两岸几十万人民。水库蓄水发电,农田旱涝保收。从心底喷涌出“清流乳液滋田地,璀璨灯红亮锦城。万顷稻菽翻作浪,隆泉米业九州通(《游庙宫水库感赋》)。”张三营是隆化交通枢纽,历史悠久的商阜古镇。是清朝狩猎练兵场。有四大名山,闻名遐迩,俗称西有莲花,东有(龙)潭,南有锣鼓,北有(磨)盘。尤莲花山雄伟壮观,望之蔚然深秀,真是“酷暑冰凌崖上挂,严冬雪染路途迷。龙潭水蘸一轮月,石路人攀万仞梯(《望莲花山》)”。
缘由三,改革开放使家乡超越历史,发生巨变。昔日,家乡百姓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今非昔比,人们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走进繁城城似锦,扎根沃土土生金”一个美丽和谐富裕的新农村展现在眼前。我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故乡行》真实客观反映农村改革过程,展示广阔的生活画面,形象记载这段社会历史。专辑的隆城风貌、农村即景、田园新曲、巾帼风采,绿树春韵等栏目就是隆化新风貌的缩影画卷。如“含笑皆言家日好,感恩犹赞毛邓公”;“科技送暖催春雨,不在锄禾洗衣衫”;“隆城盛世桃源地,游子豪情赞故乡;“谷场农村扬笑脸,于今种地不纳粮”;“万顷田园时差菜,千乘满载进京都”等等。改革开放农村涌现的新人新事,新风新貌,给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素材。使我们能够站在历史的今天,回眸遥望历史的昨天。今天与昨天对比,农村改革宏图历历在目。自然的使诗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扣住主旋律。中华诗词常务主编丁国成先生和全国著名诗人刘章先生都说“你们的诗有韵味,有情趣”。读者说“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像写我们身边的事,不陌生。自然淡雅,通俗易懂”。因每首诗都用的是新声韵,读起来流畅,不生涩。这也是《故乡行》诗文突出特点
《故乡行》的出版,有幸得到隆化县委主要领导的首肯,有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池大勇的认真筹划鼎力相助;得益于隆化籍的知名作家张峻、步九江、王舜、孟仁、王振平、徐德祥精彩作序或点评;更有原隆化县主要领导阮树平见证与点评;吴震启先生书写书名挥毫题词、隆化县书协主席金佩杰的题词;还有卜小平、赵旭协力帮助策划;有彭怀、单闯、迟卫国等帮助搜集资料、照片等,在此一并深表谢意。
作者
二零一三年三月五日
目 录序一 游子豪情赞故乡张峻 一
序二 情深墨香筑丰碑步九江 六
乡魂一
望江南·隆化纪行十咏四
苔峰远眺七
拜谒存瑞烈士陵园八
鹧鸪天·赞红源龙头企业九
行香子·新农村一〇
鹧鸪天·盛夏随友人游滨河园一一
赞红源龙头企业一二
游子颂故乡一三
郭家屯风电感赋二首一四
美酒搭台会同乡一五
菜篮子工程三首一六
银棚染绿一六
田园时差一六
名牌举市一七
养牛致富二首一八
养牛扶贫一八
牲畜市场一八
龙头企业二首一九
雨润肉牛加工一九
隆泉米业一九
游庙宫水库感赋二〇
赞隆化计生模式五首二一
计生模式二一
招婿上门二一
计生村官二二
民心沃土二二
计生第一村二三
官不忘民两则二四
官不忘民二四
披星戴月二四
荣获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则二五
百家拨面二五
隆化中幡二五
正月十五返乡观花会遇暴雪二六
观隆化花会有感十首二七
踩高跷二七
小车会二七
十美图二八
八大怪二八
划旱船二九
龙灯舞二九
秧歌舞三〇
背歌舞三〇
二贵摔跤三一
大头和尚三一
春联集锦三则三二
江山如画三二
春风瑞雪三二
手绣城乡三二
山村即景七首三四
乡村农家三首三八
乡村夏日四〇
咏北安温泉四一
雨夜春归四二
布谷催耕四二
打工者祝双亲婚庆四三
犁锄作笔四三
雨雪故乡情四四
笛横牛背四五
农家小院四五
开窗眺望四六
夜雨连绵四六
春到农家四七
观坝上风光四八
水稻育秧四九
回乡探亲四九
乡村风光五〇
乡村牧歌三首五一
邻居五三
春景五三
观茅荆坝武烈河源五四
秋实满园五五
仲春雪后登山五五
乡村春事五首五六
春归五六
备耕五六
春耕五七
春灌五七
插秧五八
望莲花山五九
仙人塔吟六〇
茅荆坝秋游二首六一
垂钓六一
汤泉六二
观章吉营石佛山感怀六三
乡情四咏六六
田园六六
乡桥六六
乡情六七
衣衫六七
乡村新貌三则六八
乡行纪事六首七〇
金貂满架七〇
果园春晖七〇
银棚铺地七一
谷场顽童七一
菜农商机七二
铁牛耕田七二
十八里汰农家大院二首七三
枣园人家七三
汇丰农庄七三
农村改革新貌六首七四
塞北江南七四
农机“医院”七四
林权下放七五
种田务工七五
圃园春晖七六
野寨农家七六
乡行联咏六首七七
古镇市景七七
荒山绿化七七
庭院经济七八
旱育稀植七八
农医送药七九
村官选举七九
车过八里沟盘道梁八〇
再过八里沟盘道梁八〇
扶贫四首八一
筑路八一
掘井八一
扶志八二
扶技八二
大学生牛倌八三
梁园春色八三
赞下岗职工三首八四
牧羊颂八四
售货郎八四
鸿雁归八五
临江仙·乡村翁媪八六
鹧鸪天·大学生回村管计生八六
探望老房东八七
拜访老房东八八
叩拜九〇
鸿雁九一
新年感赋二首九二
生日九三
为王素英六十寿诞而作五首九四
耕耘九四
护花九五
奉母九五
育树九六
人生九六
不在君前踏落花九七
贺胞兄七十寿诞四首九八
坦荡人生九八
桃李满园九八
玉笔生辉九九
老树新枝九九
咏花四首一〇二
杨花一〇二
丁香花一〇二
迎春花一〇三
锦桃花一〇三
杏花吟三首一〇四
云杏花开一〇四
云山杏花一〇四
春雨杏花一〇五
咏荷三首一〇六
刚直玉立一〇六
荷力回天一〇六
小窗深处一〇七
鸟啭歌来一〇八
绿树吟十首一〇九
丝柳一〇九
青松一〇九
古柏一一〇
柳荫一一〇
白杨一一一
榆吟一一一
槐树一一二
桑树一一二
栗树一一三
红杏一一三
咏银杏树一一四
观茅荆坝枫叶一一五
病树复春一一六
绿瓜吟七首一一七
西瓜一一七
丝瓜一一七
苦瓜一一八
地瓜一一八
香瓜一一九
冬瓜一一九
黄瓜一二〇
咏物寄言七首一二二
水滴一二二
路灯一二二
烛光一二三
种籽一二三
明镜一二四
书山一二四
粉笔一二五
昆虫吟四首一二六
蝈鸣一二六
流萤一二六
蚁力一二七
蚕生一二七
画堂春·新媳回婆家一三〇
感春二首一三一
寻春一三一
阿姑一三一
男工女耕一三二
花卉女一三二
新媳回门一三三
献给女创业者组诗十三首一三四
牧羊女一三四
绘图女一三四
理发女一三五
导游女一三五
女教师一三六
擦鞋女一三六
女厨师一三七
女司乘一三七
女村官一三八
花卉女一三八
编织女一三九
环卫女一三九
女牛倌一四〇
观隆化女秧歌队有感一四一
四季吟五首一四四
夏雨一四四
浮云一四四
冰雹一四五
秋水一四五
冬雪一四六
赏春诗两首一四七
赏春一四七
赞春一四八
春日诗四首一四九
春雪一四九
春雷一四九
春雨一五〇
春风一五〇
咏春二首一五一
早春一五一
耕春一五二
夏夜纳凉一五三
秋日垂钓一五四
秋实一五五
金秋牧歌一五五
临冬纵目巅峰一五六
冬夜归程赏月一五七
赠廉宝忠兄四首一六〇
朝阳一六〇
高洁一六〇
思君一六一
返承一六一
苔山仙翁一六二
甄儒和诗一六三
赠董彦儒五首一六四
风雨人生一六四
爱洒人间一六四
堂前孝母一六五
儒门礼仪一六五
心系千家一六六
探望黄广恩学友一六七
喇嘛沟隧洞一六七
车行故地一六七
探望同窗王永年兄一六八
探望路家表兄一六八
与彭怀同乡唱和一六九
九江设宴庆重阳一七〇
赠友人刘福一七一
赠友人董强一七二
赠刘浩峰诗两首一七三
段晓岩段晓飞姊妹宴请乡亲一七四
为存瑞中学母校赠书二首一七六
母校五秩华诞偶成三首一七七
严父篇五首一七九
密叶享荫一七九
情意无懈一七九
犁牛耕田一八〇
堂前侍母一八〇
精忠报国一八一
慈母篇五首一八二
梦母一八二
探母一八二
慈母一八三
思母一八三
忆母一八四
清明祭岳父母两首一八五
清明还乡祭祖三首一八六
还乡祭祖一八六
墓地古松一八六
无名烈士墓一八七
祭奠墓碑前三首一八八
泪洒青碑一八八
告慰碑前一八八
香火无歇一八九
纂谱为乡亲摄影五首一九〇
十二代传人一九〇
偶遇婶母一九〇
为族谱摄影一九一
多彩村庄一九一
高寿堂兄一九二
痛悼郭文元兄一九三
浣溪沙·心怀老嫂一九四
为祭奠迟广学堂兄而作一九五
开卷扑来,掩卷难去的故乡情阮树平 一九八
故土情深王振平 徐德祥 二〇二
不老的乡情孟仁 二〇六
迟兰馨夫妇的第二青春王舜 二〇九
后记作者 二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