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生存的肯定者 / 薛梅

主页 > 发表园地 > 文学评论 >

诗歌生存的肯定者 / 薛梅


诗歌生存的肯定者
——序苗雨时诗论、诗评集《雨时博客》
 
 
薛梅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北 承德)
 
摘要:雨时教授新著《雨时博客》,进一步明证了雨时教授是几十年来忠诚于诗歌生存的肯定者。他体验诗歌风尚,做净化诗歌生态的人文志愿者;他扎根诗学沃土,做审视网络诗歌现状的理论建设者;他尊重自由个体,做弘扬民间立场的理想布道者;他承担文化考察,做通往后现代审美的资深摆渡者。他以坚定的信仰、执着的精神、超人的才智和憾人的品格,在物欲充塞、人欲横流的多变世界中,用一颗诗性的灵魂去穿越时空、语境、习俗与审美的隔膜,寻找永恒不朽的诗歌精神,感受其对现实世界的理想寄寓和诗意栖居。博客只是通往诗歌殿堂中的众多小径之一,诗歌本身才是雨时教授一生神往的目的地。这既是他思想的光芒,也是智慧的写照。
 
关键词:雨时博客 诗歌生存 肯定者 诗歌精神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曾有过一些纠结:是“网络诗歌生存的肯定者”,还是“诗歌生存的肯定者”。我想跳出《雨时博客》书名那专有名词“博客”二字所带来的冲击,解放一下我稍不留神就可以能陷入的狭小视域。于是我暂时搁笔,随手拿起了书案上一本尼采的《人世生存的肯定者》,静静读完。也正应了那句古话,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忽然找到了疑虑的症结。对于雨时教授这样一位70年代末就作诗歌理论研究的著名学者来说,博客只是通往诗歌殿堂中的众多小径之一,诗歌本身才是雨时教授一生神往的目的地。原来,“雨时博客”就像书房里不断添置的书架,分门别类摆放着藏品的一种收藏方式。但这新添置的书架品相,却又是和当下互联网合作时代的诗歌发展风尚发生紧密的关联。这更让我们充满了敬仰:已届75岁高龄的雨时教授,几十年来忠诚于诗歌生存的肯定,以坚定的信仰、执着的精神、超人的才智和憾人的品格,在物欲充塞、人欲横流的多变世界中,用一颗诗性的灵魂去穿越时空、语境、习俗与审美的隔膜,寻找永恒不朽的诗歌精神,感受其对现实世界的理想寄寓和诗意栖居。这既是思想的光芒,也是智慧的写照。
 
体验诗歌风尚,做净化诗歌生态的人文志愿者。“雨时博客”,是一种鲜明的点题方式,一方面,这本书稿全部来自于雨时博客;一方面,雨时博客,挟裹着一股接地气的味道,民间的味道,大众的味道,田野的味道。书名响亮又沉潜,平凡中颇有韵致。博客尽管来自于异域,在中国诞生很晚,但一发不可收之势已如燎原之火。据统计,从2002年的“博客中国”至2008年底,中国博客作者已经达到16200万人次。博客(Blog)是“网络日志”(Web Log)的缩写,是一种随意发布各个信息的方式。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博客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博客写作可以将与个人生活相关的点点滴滴,生活经历、思想历程、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用自己熟悉和可以更好、更适合表达的题材呈现出来,还可以以文会友,与志趣相投的朋友沟通交流,深入探讨。著名网络思想家戴维·温伯格认为:“博客是个人声音在新的公共空间的持久记录”。这恰切地揭示了博客的三个要素:个人声音、公共空间,持久记录。博客已成为互联网合作时代的一种新兴的文化交流方式。
博客最初起源于美国,但初时影响不大,直到2011年“9·11”事件以后,那些幸存者的博客日志,才给博客带来转机,正式步入了主流社会的视野。博客于2002年被方兴东引入到中国,开始正式进入到中国人的生活里。而让博客一举成名的,却是一场争议极大的“木子美”在博客上公开性爱日记的事件,当时的轰动效应和趋之若鹜的点击,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将博客正式推进了大众传播领域。此后,博客不仅在民间流行,也获得了制度化的“通行证”。文学也由神坛走向民间,由精英迈向大众,博客文学应运而生,遍地开花,呈现出梅兰竹菊丰姿竞秀的繁荣局面。应该说,博客正是这个时代文学呈现的一种风尚,是诗歌由口口相传到纸媒传播之后的又一次飞跃,是网路文学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由于传播途径的转变和呈现方式的不同,使网络诗歌的创作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诗的普及、教育和研究越来越方便,作者和读者的精品意识也越来越强。
网络诗歌博客的作者大都集中在中青年群体,他们一般都是紧追时代风尚的人。但令我们惊异的是,雨时教授创建博客的时间是2010年4月清明,已是古稀之年,精通电脑已是神奇,却还能够坚持每天浏览大量诗文,并大浪淘沙,珍贝满堂,著文、发文、留言,四年坚守,耕耘,乐此不疲,不仅展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气质,还高产高出,文章品质和美好情怀深蕴其中,感动人心。本书收录了雨时教授138篇文章,包括诗论、诗评、点评和诗序,通览又似一本大文化散文,形散神聚,诗歌精神一脉相通,凝聚成一束熊熊燃烧的火炬,高高辉映着网络诗歌发展的漫漫征程。
我们知道,网络时代泥沙俱下,网络诗歌的生态环境有待于修整。但雨时教授不为所惑,坚持开垦和养护自己博客这一方圣地,用一位诗歌评论家独到发现的诗歌作品说话,用当下诗歌现场与诗歌本体说话,用诗意的求索和真诚的热爱说话。他以尽心、精心、用心做好一位诗歌评论家的本分,来潜移默化影响着众多诗歌创作者,净化着物质时代、消费浪潮所带来的喧嚣和驳杂。他将博客变成了一面真实的镜子,来来去去的人,都能从其中照见自己的美丑得失,并获得修正自我的审美魔力,拥抱敬畏诗歌和心灵的纯正能量,深受广大博友和诗友的喜爱和敬佩。
 
扎根诗学沃土,做审视网络诗歌现状的理论建设者。作为一位资深的诗歌理论家,无论是在网络平台,还是纸媒平台,亦或课堂讲台,雨时教授都坚持做到对传统和现代诗学优秀养素的吸收和发展。他的诗学理论,既继承着传统诗学中的滋味说、韵味说、神韵说、境界说,注重诗歌文本的言、象、意三者的关系;也承续着古典诗学传统中的以“六义”出发的某些现实主义诗论,强调诗歌文本特征的同时,也重视作品产生的原因、作者性情和社会效果;同时,还注重吸收西方诗歌理论,强调诗歌所暗示的心灵状态和理想境界,并将它巧妙熔铸在中国民族情感表达和审美风格的当下诗写中,梳理、发现起伏的症结,并对症下药,给以中肯的建议和客观的引导。
雨时教授的“诗论”是一种诗学理论上的宏观表达。他用寓言的形式诙谐得谈论诗歌,用剥洋葱的形式细致论述诗歌的生命形式,他用深度的思考来叩问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他从诗歌的气与场,当下与时代,日常生活与精神品相,一直到诗境、诗味、技巧、形式、语境、语感、灵气等,不仅成就了个人的当代网络诗歌研究和批评,而且还实现了批评本身所具有的与心灵、智慧、学识密切相关的品格和魅力。他的诗论不晦涩,有流畅和通达的语感,总能够深入浅出,寓理于形象之中,更像一篇篇文艺随笔,十分耐读,耐品。比如他谈诗歌的经验和记忆的时候,他说:“没有技艺的经验,结晶不成美的存在”,“结晶”一词达到了妙不可言之境;“纸做的花朵、蜡制的苹果”,形象指出了匮乏经验的记忆也是不成的。比如,他阐释诗是生命与语言的互动,他条分缕析之后,强调了双向互动关系,强调着二者“思”的媒介,“诗人的使命在于,他陈述的,是语言昭告的生命的本真;他吟唱的,是语言提示的存在的澄明;他尊重语言,坚持语言的诗性,目的是使人对语言的理解成为对人的存在意义的理解,成为人对自我生命的理解。”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理论说教的板滞,能够轻松理解和记忆。他将当下复杂的诗歌现象,置于诗歌发展的考量之中,内因和外因,结构和建设双向并行,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当下诗歌写作的哲学困境与突围》一文,更显示出了一个资深文学理论家理论建设的独特眼光与深切思虑:“为此,我提出如下诗化哲学议题:物质享受与精神超拔”、“身体感知与灵魂升腾”、“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诗人的道义伦理”,显示了雨时教授难以遮蔽的学理气质。
 
尊重自由个体,做弘扬民间立场的理想布道者。博客诗歌最显著的特点是自由表达的创作。诗歌作品不需要投稿编辑、出版发行,完全是“打开天窗说亮话”的姿态。如果说文化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源于现实,一方面源于心灵。那么,网络诗歌也正是达成了这一意愿,自觉秉承着中西方文化传统都追求的“自然”的表达,在网络这一虚拟的现实空间里,放下了一切繁琐和牵系,放下了隔膜和防备,将身心都进入到这种自然的状态。诗歌写作者,通过他们理解的诗歌所能达到的程度,用诗歌来表现他们对现实生活和心灵深处自然流露的情怀,或显或隐,或褒或贬,或美或丑,都自然放松,自由审美。这实际上是很可贵的文学精神的本质。他们自由、兼容,平等,共享,创设了一个个别有风骨的诗歌博客、诗歌阵地。雨时教授以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适时看到了网络诗歌推动的广大远景,他以高龄之躯,网游于诗海诗山之中,尊重自由的个体创作,寻找有希望的诗人后学和优秀诗作,朝奔夕走,呕心沥血。这57篇诗评,43篇点评,14篇诗序,无一不浸润着雨时教授对未来诗歌发展热忱而严肃的追求和期待,也可以说,这些具象文本正是雨时教授诗学理论的微观印证。
雨时教授将《诗是个体生命的本真绽放》作为全书开篇,其情感基调和“书眼”都尽在其中,并贯穿全书始终。著名诗歌评论家陈超教授在《生命诗学论稿》中曾说:“诗歌是诗人生命熔炉的瞬间显形”。雨时教授让全书都站在诗歌发生学的立场,站在诗歌的本质上,站在个体生命上,本着对诗性直觉、生命脉动以及超拔而变动不拘的生力、人生价值和文明高度的认同、理解和尊重,雨时教授在网络诗写者孜孜以求的精神自由,他认真阅读和研读铺天盖地的网络诗歌作品,用一双诗意的眼睛发现诗美,肯定优秀的网络诗人,给他们以继续前行和方向指引的鼓励和鞭策;不断发掘诗歌佳作,悉心解读,认真点拨,成为很多网络诗歌作者阅读的优秀读本,为推动诗歌的发展和繁荣尽到了应尽的职责。他的诗评中有起步较早、风格独具、成名后又涉猎网络诗写的诗人,桑恒昌、“上庄”刘氏三诗人、韩文戈、王琦、安琪、叶玉琳、齐宗弟、李小洛、张凡修、南鸥等,也有在网络异军突起、自有风采的唐朝、一箪、施施然、清荷玲子、海烟、谈雅丽、玲玲、雨兰、王之峰、月色江河、来小夕等。为诗人诗集做评,这是一种大工作量的负荷,但雨时教授每本诗集都全面把握,高屋建瓴,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文本的具体分析,宏观与微观融会贯通,其主体向度、文本实践和理论视野结合得分外精彩。优秀诗歌的“点评“,有其魂,显其魄,神采飞扬,又不失客观、理性、亲切和平实”。“诗序”部分带有深厚的情感,文采斐然,情美与诗美自然融洽,既有对文学生活的敏锐观察,对创作实践的积极肯定,对作品成果的深切理解,更有对当代诗歌的基本格局、未来前景的判断与瞩望。
 
承担文化考察,做通往后现代审美的资深摆渡者。博客文学作为后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正在对传统文学书写及文化消费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网络不仅是民间文化的一个大本营,更是诗歌狂欢的殿堂。这里有博览群书式的文化、智慧的火花,也有蜻蜓点水式的粗糙、肤浅的痕迹,它只能是一盏灯,或一面镜子。在通往诗歌真相的路上,它只是十字路口的一盏探照灯;它是一面镜子,通过各个角度我们只能识别反映在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而永远不可能是生活的全部。博客显现了后现代的审美特征,一切都是相对而言,从个人的角度、情境的、文化的、政治的、甚至是私语、私密的角度,或许都有许多真理的可能性。那么,如何发挥诗歌在博客中的独特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如何尽量摆脱媚俗时尚的亚文化书写、欲望叙述,以及削平深度的负面性呢?《雨时博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勇于承担文化考察,通往诗意长旅的摆渡者的身影。
如果说,分享和传播文化和价值,是博客传播懒以存在的人文基础,其根本意义正在于赋予个人以力量和话语权。
那么,分享和传播诗歌和诗学,正是《雨时博客》赖以出版的理想基础,其根本意义正在于赋予诗歌以精神能量和品质表达。
网络诗歌任重道远,《雨时博客》正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动力。
诗歌任重道远,雨时教授留给我们不断前行的坚毅的身影。
 
                                          2014、2、27 于承德魁福园
 
 
【作者简介】:薛梅,女,1968年生人,满族,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承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