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有肉吃
又名《共同的理想》《儿时的理想》《让父母天天有肉吃》
作者: 孙瑞林
十五岁那年,我跟一个同学打架,误把另外一个同学冒了红。我就读的那所离家很近的中学说什么也不要我了,父亲只好把我送到四十里外的一所中学读书,想让我混完毕业证后,回家种地。
有一次,我放假回家,妈妈特意拿出来一小块腊肉,给我炒着吃。那时候家里很穷,肚子都填不饱,一年到头很少能吃到这样的美味。我只知道,家里锅台后那个小坛子里,常年存着一块腊肉,不过,只有在来客人的时候,才可以拿出一小块来给客人享用,平时煮菜是舍不得放的。
弟弟在旁边眼巴巴地瞅着说:“妈妈为了给你凑学费,把那头小猪杀了。我们猛吃了一顿后,就把肉全卖了。这是妈专门给你留的,没让我动。哥你快吃吧,好香好香的,我不馋,我不想吃。”在母亲的监视下,在弟弟的注视下,我勉强夹了一块放进嘴里。那哪还是什么肉啊!又死板又硬实,像木柴片子一样。母亲已经给我留了好久好久,弟弟也惦记了好久好久。我趁妈妈不注意,塞给弟弟一块。他直说:“好吃,好吃。”我的心一酸,泪水蓄满了双眼。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有了一种冲动:自己长大后,绝不能再过父母这种苦日子,争取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肉!后来我学习倍加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有了舒适的工作,不但每天能吃上肉,而且还变着花样吃。
前些天,我打电话给在石家庄当医生的弟弟。他也考上了大学,过着比我还好的生活。“还记得咱老家锅台后那个小坛子吗?”我问。弟弟笑了:“当然记得!小时候,那坛子可是勾着我的魂啊。我就盼着长大以后,天天都能吃上腊肉。是那坛腊肉引着我,才考上学的。”我的手一颤,没想到他与我有过同样的“理想”。
其实,改变人生的,往往是这种最不起眼的愿望。
【2007年6期,首次发表于《百花悬念故事》首页,文章名《天天有肉吃》;2007年8期《特别关注》转载,2007年第11C期《广西教育》转载;2008年第7期《文艺生活:智慧幽默》转载; 2007月8月24《今晚报》转载;2017年12月25《今日头条》转载。2008年第12期《少男少女》发表,又名《让父母天天有肉吃》;2012年6月24日《新民晚报》发表,又名《共同的理想》,2012年第九期《文苑》转载《共同的理想》; 2013年第9期《小小说月刊》发表,又名《儿时的理想》。
《天天有肉吃》2013年7月, 收录于孙瑞林作品集《生命的撞音》;2010年8月 收录于《孙瑞林文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