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满族蒙古族民间故事序言 / 陈会新

主页 > 书序书评 >

河北满族蒙古族民间故事序言 / 陈会新


河北满族蒙古族民间故事序言
陈会新
《河北满族蒙古族民间故事》是继《河北回族家谱选编》、《河北满族蒙古族碑刻选编》之后,又一部弘扬我省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古籍专著。她的出版,既是我省贯彻实施国家民委“十二五”时期少数民族古籍工作规划的重要举措,又是我省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重要成果,可喜可贺。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蒙古族、满族都曾扮演过重要角色,分别建立了全国性的政权(元朝和清朝),定都北京。所以,与其他地区相比,河北作为京畿之地,作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决定了河北满族、蒙古族传统文化遗存丰富、全面且独具特色,这其中当然也包含了满族、蒙古族民间故事。编辑出版《河北满族蒙古族民间故事》,有利于挖掘、弘扬满族、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寻觅和了解两个民族浓郁的民族风情,还可以从政治、人物、民俗等多个角度,丰富和佐证满族、蒙古族深远的历史文化脉络。
《河北满族蒙古族民间故事》凝聚了我省众多民间文学工作者多年来辛勤挖掘、整理的心血与汗水。在这部故事集中,有史事传说、人物传说、风俗传说、地名传说等,内容丰富,语言朴实。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有的生动,有的曲折,有的凄美,有的诙谐,让人充分感受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多彩。
此外,书中许多故事是在我省民族地区、特别是张承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文学经典作品,是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中各民族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具体体现和勤劳智慧的结晶,对当今社会仍然有着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对这一地区人们的劳动生产、社会交往、日常生活等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细读《河北满族蒙古族民间故事》,还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河北满族故事具有鲜明的“尚文”精神。所谓“尚文”精神是相对于东北地区满族故事“尚武”精神而言的。东北是满族的发祥地,河北则是迁入地。“打江山”和“坐江山”的历史过程,使满族故事在两个地区表现出了“尚文”与“尚武”不同的精神内涵。二是蒙古族故事中少数民族特色更为鲜明。历史上的蒙古族各部落先后从大兴安岭、阴山脚下、嫩江平原和伊犁河畔移居过来,他们逐水草游牧、渔猎、征战,既享受着劳动和收获的快乐,也经历着战乱和离别的磨难,更留下了他们不可磨灭的独特的生活印迹,在饮食、服饰、居住等方面的风情特色较为鲜明,流传下来的民族特征较之满族似乎要多得多。这一点,从本书中能得到很好的印证。三是满族和蒙古族文化交融甚笃,源远流长。地域上的毗邻,相近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之间有着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基因,从而创造了以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审美尺度为基础的文化类型——以游牧、渔猎为典型特征的草原文化,并成为他们相互认同和交流的天然纽带,也为其相互之间文化交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满族入关前与蒙古族就是最好的盟友,满清许多皇族为蒙古族人。故此,在承德、张家口区域内流传着许多讲述清朝皇族公主下嫁蒙古族王子的满、蒙联姻的传说故事。
上述几点感受,希冀能起到“序”的导读和推介作用。
谨此,是为序。
 
(作者系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