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麦田》代序 / 田林

主页 > 书序书评 >

《城市的麦田》代序 / 田林


《城市的麦田》李赫 著

 
我们在麦田看见了什么

田   林
 
 
如果我们生长在同一个时代,从人生的经历看上去,往往更多的是些带有普遍性的相似。但作为一个写作者,需要寻找的却该是那些别人不经意间的发现。李赫在他的城市里,为我们提供的文本,正如他本人所说的那个麦田,蕴藏的完全是他的个人经验。
我们在这个麦田里到底发现了什么?它看上去有时风平浪静或艳阳高照,亦有时会令你守着着那些麦子的枝叶发呆,于是我们的心态便会发生一些变化,便会想起曾经的一些看似无所谓的往事——我们徜徉在那块麦田里,也许郁郁寡欢也许泪流满面也许开怀大笑,总之,麦田里的秘密在这里是复杂的。当一部作品单独阅读时,你也许会觉得那是小品,但当它汇集成册的时候,我们才会看清那个人的心灵路程,以及他的成长与认知。
在李赫的文本,在李赫面对散文的理解,我们看到了散文的某些难度。难度来自他摈弃了人们惯常的风花雪月顾影自怜,摈弃了说教和理性的指导。李赫是充分相信读者的,他以最朴素的语言来描摹生活,以最常见的生活细节和个人感受,从我们曾经受到的感动或迷茫出发,引领我们在他的麦田里若有所思,从而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像与解读的空间。
是的,我们走进了他的麦田,但他的麦田是有精神向度的,我们在他的麦田里有着充分自由,并且与那麦田产生了良好的互动。这样的写作也是谦虚的,心平气和的,没有颐指气使和自以为是。因此,我们体会到的只是他“个人”的诉说与呈现。这也就不能不说是又一个难度了。
在李赫的麦田里,我们还看见了许多麦子以外的东西,那就是生活中的细节,而正是这些细节,把他的麦田装点的摇曳多姿。李赫的麦田来自日常,也来自平时的观察和个人特殊的感受能力。其实不仅是散文,也包括诗歌、小说、戏剧创作,感受,那个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过的感受,在那里往往会超过某些事件。没有感受的事件是苍白的。所以,当李赫站在自己生活的麦田里时,感受往往会大于理性的支撑——尽管散文的内部,是需要理性认知的,但作为艺术呈现时,它又是最应注意分寸的:理性是双刃剑。知道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在叙述的同时,才会见出那些从容与看上去的漫不经心。
在这里,理性会将我们指向虚无,指向更为深层的感受。
我相信,当你站在李赫的麦田里,那个城市的麦田,最初听到的,也许,还有那个来自远方的声音。而在最初,在我们刚刚开始阅读,你首先会被那个声音吸引,它来自何处我们无从所知,因为心你是看不见的,也只有能够听到声音流淌的文字,我们才会循它而去,然后令我们感动。我们站在麦田里感动,并且与田里的所有事物(包括城市的感觉、意识、观念、直觉)一起呼吸、歌唱,或者给与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以及那不尽的联想与思考。而我们在衡量一部作品的张力时,也只有在那些溢虚的部分才能找到它。我们在这里,站在麦田旁边,其实更需要的是那些聆听与反思。
当下的散文创作繁花似锦,又可谓千帆竞过百舸争流。因此,我们在书写的过程中,在强调以快乐为主,以自我为主,以个性为主的同时,如何找到自己的那块麦田并且倾心坚守,在我看来应该是更为重要的。我们的社会责任,在鞭挞丑陋的同时,也应召唤作家们,把当下那仅存的温暖,与那些像早晨或黄昏般的阳光呈现出来,而我们个人心灵的改善,就是在这样的坚守中得以提升。
李赫是善良的,在他把自己的心灵展示在自己的麦田里的同时,我们看到了作者的温存之心和宽厚的博爱。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写作者的责任与良知。
业余创作的艰辛,许多人早已感同身受。我相信,只要麦田不倒,只要我们坚信有阳光和水的支撑。那么,我们距离更大的收获一定会越来越近。
李赫这里坚持的,是他的第一茬庄稼的收成,并且现在正是秋季,在这个由绿转黄最为绚烂多姿的好时节,麦田里留下更多的,便是那些淳朴的味道和下一次的期待。
我们为他在这样一个年青的季节里,有这样的收获感到荣幸。
而明年的麦浪也会告诉我们,庄稼是真的需要你虔诚守望的,从这个意义出发,接下来更为倾心的耕耘,当然会显得尤其重要。
 
                              2009年10月3日中秋
                                          承德 南园 
(作者系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  承德市作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