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唱桑榆晚 歌放大江流/王质华

主页 > 书序书评 >

不唱桑榆晚 歌放大江流/王质华


不唱桑榆晚   歌放大江流
王质华

  方文德先生是承德地区教育领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长者。让我以古稀之岁,给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寿逾耄耋,大我一轮的长者的大作写序,其忐忑不安和诚惶诚恐,是难以言表的。但此任务是应一直崇拜和敬重的步九江先生之嘱,于情于理不能托辞,也就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况且还可先睹为快,赏学在前,也就不管自己的才疏学浅和对古诗词也是一知半解的实际,借此谈谈读后感想,与作者和读者切磋交流一番,也是益多弊少的好事,于是有了下面的文字。
  我与方文德先生素昧平生,不曾谋面 ,但其大名,久有耳闻,崇敬已久。读罢《八十问诗》,亦心潮澎湃,激情难抑,我被方先生那颗挚热的诗心感动了。字里行间,大爱横溢,激情饱满,是非分明。
  通赏诗集,全卷少有“未上高楼强说愁”的无病呻吟之语。这在“如今诗词市场繁荣,刊物不但千帆竞发,诗集也万舸争流,接近泛滥”(李汝伦语)的浩荡的诗词大军中,是非常宝贵的。我在一首《水调歌头》里曾吟道:“不唱桑榆晚,歌放大江流。”读方先生的诗词,我听到了回声。
  《八十问诗》,共七编,二百九十六首。从历史到现实,涉及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道德的方方面面,把自己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悉数装入诗囊,然后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由衷的体悟,用蓬勃的激情抒发开去,“不用扬鞭自奋蹄”,可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毛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说,诗是诗人内心激情的外在体现。
  读方先生的诗词,最大的特点,也是最感动人的就是他的激情四射。一个生于旧社会,在战乱中度过童年,成长于新中国,又饱经了新中国所有的磕磕绊绊,历尽沧桑,却依然精神矍铄,意气风发,热情满怀,不悲观,不抱怨,乐观向上,笔耕不辍,讴歌新生活,赞颂大变革,把崇高奉献事业,把文采注入诗魂,可钦可敬!
  《时代风云篇》,他满怀豪情,讴歌党的光辉,讴歌不屈不挠的革命的奋斗精神,鞭笞侵略者的罪行,畅扬新时代的风貌,表达共筑中国梦的决心,“挥笔牵怀天下事”“引吭高歌中华兴”。
  《伟人英模篇》,他不但热烈颂扬伟人毛泽东、孙中山、鲁迅,更是盛赞了诸多年青的英烈,如刘胡兰、董存瑞以及不同时期的基层干部、修史学者、诗人、科学家和英雄的母亲与普通劳动者中的插秧姑娘,“销魂不是春光美,倩影如花镜里收。”
  《家乡山河篇》,他更是把浓浓的乡情,融进一草一木,用最美好的诗句讴歌家乡的山河巨变。“伊水收天镜”“藏下万家灯”“苔峰独爱美,托起万花丛”“厚德为善事,碑语苦叮咛”“开放衢通畅,改革日子红”“举杯泉水叮咚唱,画意诗情任我裁”“和戎友好归一统,挂牌树下话当年”“凭碑怀古意,诗兴逐笔端。盘点新生活,一步一层天”。
  《托物言志篇》,开宗就以《小草》明义:“青云非我志,愿给地更衣”,把自己一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心境抒发得淋漓尽致。“带雨含烟绽素姿,冰洁不改且由之”(咏梨花);“铁马铮铮身矫健,奋蹄擂鼓山河颤,昂首追风从不倦”(奔马);“锈斑拭去展新容,露寒锋,敢屠龙”(青铜剑)。即润物细无声,又倚天抽宝剑,一颗赤诚之心,豪迈之情,跃然纸上。
  《记事抒情篇》,可谓随心所欲,百事皆诗,信手拈来。什么书法之乡、史籍问世、迎春踏青、赏秋访友、野菜佳肴、开发贺岁、运动场、高速路、农家饭、赶大集……都是诗的温床,情的歌唱。“惠风和畅笔难收”“墨香溢满古安州”“儒林修史为明鉴,历史长廊补华章”“壑谷收之趣,春光採一篮”“几把蓬茅几把泥,祖先不厌老宅低”“楼舍宽敞心发窄,魂系房山耕地犁”“风雨十年人未老,传薪播火立潮头”“送走春光谁解味,诗词只有潜心绘”“志趣暮年今犹在,夕阳未了是诗情”。
  《悼念亲友篇》,是《八十问诗》作品最少的一章。仅仅十三首作品,而且六首是悼念亡妻的。但此章的真情流露,却是最感人的精华聚焦。
  “遥忆去年诗共酒,悲歌白发少一人”“成熟季节折梁柱,伤逝暮年哀友朋”“怀念友谊一甲子,笑谈梦里感知音”“空怀不见故人面,诗词一笔伤心赋”。友情之笃,足见弥真。
  对于亡妻,则更是刻骨铭心的爱恋和呼唤。“风雨同舟六秩,蕙质兰心相伴,弦断泪花残。试问苍天矣,何故谢淑兰”“悲泪离情对影,辗转不成眠”“泉路音书无信使,孤灯长夜逆风寒”“明知已故无归路,梦里叮咛莫忘家”“啼悲泪,祭亡魂,荒山枯树断肠坟。流光几度悲白发,遗像拾来忆初婚”。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省际旅游篇》,这是一章跨越燕赵大地,足迹涉及陕西,河南,湖南,辽宁,吉林,福建六省的游览之作。其中不乏对祖国山川秀美的由衷赞许和吟唱,但是更深情的是怀古鉴今的咏叹。
  八百里秦川,他参观了大雁塔、华清池、兵马俑、无字碑、兵谏亭,发出了“辚车鸣马兴亡梦,一统江山空壮哉”的感慨。“秦称霸,汉吞楚,李唐兴。家国成败,杨柳烟锁已尘封”“兴衰见证风云录,历史回声几代兴”。
  在中原,他游历了百家岩,茱萸峰,少林寺,包公祠,乐天墓,龙门石窟。他赞赏的是“货币面前无腐锈,虎头铡下设红灯”“秉公律己修官路,正义须眉疾恶仇”“情系百姓流芳远”“兼济天下志犹坚”。
  过兴城游葫芦岛,他写道“袁公文笔千军扫,景仰恸哭赤子魂”,观红海滩,他高吟“望无际,碱蓬秋老情不老”“夕阳挥彩笔,画我过廊桥”。咏长白山瀑布,“绝谷穷崖百丈悬,扯撕素锦下云天。惊涛翻滚千堆雪,潭泉升起万缕烟”。
  橘子洲头,“问天台上沉浮主,揽岳亭抒壮志酬”“满门忠烈惊天地,崛起中华颂救星”“花明楼下影,铁骨见芳魂”。
  谒陈嘉庚墓,“华侨旗帜皆称颂,一代先贤万世荣”。鼓浪屿拜郑成功像,“不惧列强争一壁”“高枕岂能自在眠”“鼓未平息浪未休,……利剑青锋保九州”。
  从以上那些发自肺腑的吟唱,我们似乎看到了那颗热爱祖国、民族的心的跳动,也印证了心灵是诗歌的唯一源泉。徐晋如教授认为“诗,一定要写个人内心所独有的东西。没有独立的人格,自然也就不会产生真正伟大的诗歌。”钟敬文教授也说:“由于心脏的博动而咏唱出来的真理,是诗。”没有真情莫写诗!
  《八十问诗》的第二个特点是词章优于诗章。
  集中有词一百零三首,占三分之一强。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比,而是作者为了能更好地抒发情感的需要。也证明了作者驾驭形式为内容服务的能力。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未刊手稿云:“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意思是词作为一种中国古代最优美之文体,虽不能够涵盖诗所能表现的所有内容,但能把所写的对象表现得美得恰到好处,能表现诗所不能表现的内容。诗的境界宽阔,词的语言隽永。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王蛰堪在《半梦庐词话》中说:“诗若苍颜老者,孤灯独坐,虽葛巾布服,眉宇间使人想见沧桑,谈吐挥洒不矜自重,不怒自威。词犹美艳少妇,微步花间,风姿绰约,虽钗钿绮服,使人想见玉骨冰肌,顾盼间隐然怨诉,徒有怜惜,可远慕而不可近接焉。”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筵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清辞丽句,则是词中常见的语言。所以,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
  例如: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诗)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词)
  诗句来自杜甫的《羌村》,词句来自晏几道的《鹧鸪天》。情景相似,都是久别重逢,但诗句与词句表达给人的感觉是有区别的。词的句式参差,不同于诗。词能把所写的对象描绘得比诗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美得恰到好处,达到诗所不能表达的意境。即使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可能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诗讲究境界的开阔,而词则讲究韵味的深长。
    例如作者自己的两组诗词:
(一)
山村
红楼彩舍几人家,柳壁篱前月季花。
车过如观山水画,诗情画意沐夕霞。
鹧鸪天·山家
  几处山家云里藏,松窗柳户绿庭堂。葡萄拉手提珠玉,豆角篱笆编织墙。 右峭壁,左邻塘,闲云牵扯野花香。鸭鹅戏水石桥梦,楚汉相争翁老忙。
 (二)
塞北寒冬菜市
民生改善不知寒,四季长青菜果鲜。
塞北天时能换位,江南借夏有车船。
 
洞仙歌·严冬访菜农基地
   冰凝滴水,草衰愁瘦树。访菜农基地何处?一排排,塑料棚苇帘垅,寒羡慕,借得江南春住。 豆荚眉形梦,柿挂灯笼,瓜果莓红累无数。迎客村姑。笑靥陈言,政策好,有主心骨。问婚否?未虚度年华,不怨悔,为圆梦佳期误。
 
  词的表达比诗更有韵味。可能正是因此,作者写了大量的词,以表达其诗句所不能倾尽的蓬勃情感。除悼念亡妻的那组外,《水调歌头·歌颂十八大》《鹧鸪天·礼赞建军九十周年大阅兵》《渔家傲·送法到庄户》《鹧鸪天·参观郭小川故居感怀》《望海潮·苔山颂》《渔家傲·奔马》《江城子·青铜剑》《蝶恋花·送春》《水调歌头·九曲溪乘竹筏漂流》都是不错耐读的篇章。比较接地气的两首《鹧鸪天》,则更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如今农村的真实生活和不同人群的不同愿望及感受。从另一个侧面阐释了作者关注民生的那份殷殷情怀。
 
鹧鸪天·姑娘栽稻秧
 溪岸衔泥燕影稠,柳丝拂面乐心头。
云天书写丰收卷,水田编织碧绿洲。
 桃花面,柳眉眸, 巧手飞落竞风流。
销魂不是春光美,倩影如花镜里收。
 
鹧鸪天·老农忆陋屋
几把蓬茅几把泥,祖先不厌老宅低。
临窗缕缕传花讯,房后淙淙过小溪。
 今破损,草草萋, 残檐断壁燕空啼。
楼居宽敞心发窄,魂系房山耕地犁。
 
  《八十问诗》的第三个特点,是对重大题材的长篇铺陈。
  方先生在较重大题材的表现上,律诗已不能尽情地挥洒他的诗怀,于是转用古风长调,淋漓铺叙,穿插抒情,间或议论,把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吟咏到极致。用三百九十二言把《颂歌献给党》,三百七十言谱写《英雄董存瑞赞歌》,三百四十言《咏新农村》,四百五十言《同心共筑中国梦》以及二百八十四言的《莲花山颂歌》等等。而且全部长调基本上都一韵到底,展示了深厚的韵律功底。
  总之,这是一部洋溢着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革命激情,充满着党领导下的老知识分子纯朴厚道,热爱家乡,崇尚奉献,乐观前行的精神风貌的好诗集。
  如果说还有什么建议的话,似需在含蓄技巧上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尤其是格律诗。诗词贵含蓄,讲意境,用形象思维展示灵魂。另外在五律、七律的粘对上还可精雕细琢,多出精品。也是一孔之见,可做商榷。
源于笔者学识受限,修养尚缺,对诗集的作品理解可能还不到位,甚至有误,认识难免偏颇,敬请作者与读者随时正之。
 
春赏秋实咏熳词,鹃花弄笔落红时。
村茶如酒凭栏意,云水禅心两不知。
 
王质华,2018年5月11日,於五味斋庐
(作者系《诗选刊·下半月刊》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