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抗日斗争史话 (节选)/高思文

主页 > 发表园地 > 承德史话 >

承德抗日斗争史话 (节选)/高思文


都山、五指山、七老图山区挺进。十一团所部和迁青平联合县支队及4个县武工队由长城喜峰口突关北进,十一团所部在马兰峪跨过长城策应。
支队出关后,两天内连克大屯、孟子岭、橡树峪、南天门、北孤山子、李杖子、九虎岭等19座敌据点。22日,在李杖子与敌激战半日,将敌击溃。23日,支队进至平泉桲椤树川,200余敌闻风而逃。
此后,支队分兵两路:一路为支队两个连,在攻克锦(州)承(德)路上谷车站、策应另一路突过锦热路北进后,又攻克郭杖子、满杖子敌据点,随即向兴隆五指山区挺进。这一路经过二十余天的苦战,缴了19个“人圈”的敌人武装,恢复了五指山根据地。7月,转回关里。另一路为支队一个主力连和迁青平联合县支队及4个县武工队。主力连及迁青平联合县支队掩护各支武工队在突破锦承路、护送武工队向东北鸽子岗、长胜沟方向执行开辟地区任务后,立即向平泉北部的黄土梁、柳溪川和宁城黑里河、八素台,喀喇沁王爷府一带挺进,与坚持在那里的地方干部及游击队配合,恢复了承平宁联合县建制。随后,挺进到赤峰地区。
中路挺北第二支队挺进到七老图山区和承平宁赤“无人区”、“集家”区,引起了敌人的恐慌,敌调集重兵进行围追堵截,部队为避敌锋芒,采取隐蔽方式进行活动,与敌周旋。一个月内,支队几乎天天与敌接火,共交战20余次,攻克敌据点10余座,歼敌300余人。
由于支队在敌重兵“围剿”下辗转征战,经常露营于野外,蚊虫叮咬,传染病侵染,减员很大。7月中旬,支队大部撤回冀东区休整,只留下少量武工队坚持当地斗争。
东路挺北支队挺进热东和辽西  第十六地委组建的东路挺北第三支队由冀热辽军区所属第十二团、第十八团的3个主力连及4个县建制的武工队组成,共800余人。支队由十六军分区司令员兼地分委书记曾克林和地分委组织部长张华东率领,凌(源)绥(中)兴(城)、朝(阳)建(平)新(惠)、朝(阳)锦(西)义(县)3个联合县工委、办事处随支队出关。
1945年6月25日,支队分兵三路出义院口、界岭口、九门口,向热东、辽西地区挺进。一路突破“无人区”封锁区,沿途攻克千杆沟、马杖子、张杖子、刘杖子等敌据点,并多次粉碎敌人的“围剿”,进抵凌源、建平以南、以西地区活动;一路连续攻克白家店、下抱榆树、大马坪等敌据点,并将义院口至大马坪一线的公路、电线全部破毁。又于青龙老沟伏击日军一部,歼敌70余人。月末进抵绥中明水塘门和塔子沟地区。另一路进至建昌和尚房子西北大青山地区,在那里发动群众,建立或恢复抗日民主政权,并相继开辟部分新区。
支队各路部队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战,共攻克日伪据点13个,解放村镇7个、“人圈”多座。由于日伪的追剿日益加剧,支队进抵各地后经常进行隐蔽活动。7月中旬,支队主力返回冀东基本区休整,留下3个联合县工委、办事处坚持当地斗争。
平北部队开展攻势作战  1945年5月,为配合冀热辽军区发动热辽战役,平北部队连续进行了两次战役行动,攻克了长城内侧的剪子岭、镇宁堡等12座敌据点,解放了独石口、云州、后城、二道关、花城等战略重镇,扩大解放区万余平方公里,逼退了进入长城的日伪军。与此同时,平北地委积极组织力量,大力向热西地区挺进。5月,将丰滦密联合县由冀热辽区所属划归平北地区管辖,并组建中共冀察区第十二(平北)地委热西地分委和热西支队。分委书记兼支队政治委员吴涛、支队长王亢。地分委领导昌平、怀(柔)顺(义)和丰滦密联合县委。7月,十二地委作出决定,成立丰宁、滦平(西)两个工委和办事处,由热西地分委领导,同时组建两个县武工队,以先行恢复和开辟热西地区。随后,丰宁工委、办事处在龙(关)赤(城)联合县境内的龙门所成立,同时组建武装中队;滦平(西)工委、办事处在滦昌怀联合县境内的四海成立,同时组建有近百人的武工队。
两个县工委、办事处和武工队建立后,分别以以龙门所、四海为基地,立即开展了解放“人圈”,恢复地区活动。丰宁工委、办事处干部和武工队突破龙赤特三区范围,很快在黑河川的茨营西沟和白草的老沟、花盆、千家店一带展开工作,先后摧毁40座“人圈”,建立3个区政权。滦平(西)工委、办事处则以四海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