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抗日斗争史话 (节选)/高思文

主页 > 发表园地 > 承德史话 >

承德抗日斗争史话 (节选)/高思文


。在对根据地进行毁灭性破坏之后,7个区所辖各村政权变为“两面政权”、90个村政权遭到破坏。当年秋,联合县委、县政府对山地巩固区的村政权进行了全面整顿,并采取民主选举方式由群众选出村长、副村长和委员,组成新的村政委员会。到1941年冬,全县17万人口中,有7万人完全脱离敌伪控制,接受民选村政委员会领导。此外,又在抗日“两面政权”地区,实行了村政委员会联席制度,抗日村干部和伪牌、甲长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共商村政。
经济建设  丰滦密抗日游击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主要是采取特殊的措施,解决部队和群众的生活困难,以及开荒种地、开展“大生产”运动等等,同时也在工作基础较好的长城以内各区实行了“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政策。
丰滦密地区作为伪满洲国“西南国境”的要害地区,常年遭受日伪的搜刮和掠夺,人民生活十分贫困,特别是敌伪实行“集家并村”、大搞经济封锁、实行“配给制”后,人民群众生活更是困苦不堪。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既能解决部队的军需供应,又不给群众增加负担,十团和联合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从敌伪手中夺取、向大户征收等措施,筹集物资,解决了急需。十团还创造了用花旗布自做帐篷的办法,住山窝,睡帐篷,不打扰群众。1943年春,为解决部队的供需矛盾,在根据地内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联合县委、县政府制定“开垦地亩3至5年之内不交公粮”的政策,鼓励垦荒种地。这一年,根据地内共开垦荒地3748亩,秋后产粮11万斤。
武装建设  十团等主力部队和联合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武装建设作为根据地建设的主要任务来抓。十团设立地方工作团后,所属各组均进行了广泛发动群众、收集民间枪支、组建地方游击队工作。1940年7月,在张家坟一带建立起丰滦密一区游击队——白河游击队;8月,在三区赶场河一带组建起白马关游击队。同年12月底,以白河游击队、白马关游击队和四海游击队为基础,在王庄整编组成丰滦密联合县游击大队,下辖3个中队,共350余人。此后,又在各有关区相继组建起北方游击队、长城游击队和渤海游击队等抗日武装。1941年6月,丰滦密游击大队编入十团二营。9月,又由白河游击队、汤河口游击队和县政府警卫队合编组成新的联合县游击大队。除组建一些地方武装外,丰滦密抗日游击根据地内各联合县还组建了由青壮年参加的群众性地方武装——自卫军。1941年上半年,仅昌(平)延(庆)联合县的村自卫队即有1740人之多。
(四)王厂沟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在承德地域内除以雾灵山为中心抗日游击根据地和承平宁、丰滦密抗日游击根据地外,还有一块面积不大,可作用特殊、贡献很大的宽城王厂沟抗日根据地。它是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部分。
王厂沟抗日根据地南临长城,北据燕山,西扼滦河,东控青(龙)平(泉)喜(峰口)公路,是沟通冀东、热南的咽喉要地,为迁(安)青(龙)平(泉)联合县第七区辖区。根据地由棒锤崖、王厂沟、转水坑、关界等9个自然村组成,方圆50余公里,境内有瀑河,瀑河北岸是燕山的余脉,高山竞秀,沟壑纵横。
王厂沟抗日根据地是热南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与建立比以雾灵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为晚,正式开辟始于1940年,而建立则在1941年。
1940年春,八路军冀热察军区第十三支队挺进王厂沟,经与日伪军几次作战取得一定胜利后,即撤回冀东区。此后,冀东区党组织先后派出党的地下工作者刘振东、林振冬、杨少武、石新、张维政、吴成文等来王厂沟地区发动群众,领导群众抗日。这些早期的群众工作,为王厂沟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与建立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941年8月冀东区分党委大张屯会议后,立即抽调地方干部组建“长城工作团”,进入热南地区开辟工作。同年秋,冀东主力部队越过长城,调丰滦迁联合县县长高敬之、原迁遵兴联合县县长姚铁民分任团长、副团长,进入热河南部,开辟滦河以西地区,并与日伪作战,开辟山区。不久,建立起王厂沟抗日根据地。
王厂沟抗日根据地建立后,冀东区分党委党训班、军分区报社、冀东干部学校和冀东军分区教导队,以及十二团、十三团卫生部等机关和单位都迁驻或建立在王厂沟的崇山峻岭之中,迁青平联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