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抗日斗争史话 (节选)/高思文

主页 > 发表园地 > 承德史话 >

承德抗日斗争史话 (节选)/高思文


经济建设  由于承平宁抗日游击根据地地处特殊战略地带,日伪对这里采取了严酷的经济统治和封锁政策。针对这种形势,根据地在经济建设方面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特殊政策和措施:一是从日伪手中夺取物资。日伪从群众手中劫掠了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囤积在“组合”、“配给店”里,三区队和游击队积极寻机捣毁据点、砸毁“组合”,夺取物资。三年时间,共攻取据点和“组合”30余处,不仅缴获了大批武器和伪币,还夺取粮食数百万斤、布几千匹,另有一批食盐、食油和火柴等。二是向地主大户征收。征收的物资主要是粮食,据不完全统计,几年间,承平宁地区共征收军粮90余万斤,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向地主大户征收的。三是实行“通商自由”和武装保护“走私”政策。日伪实行经济封锁,特别是在长城沿线制造“无人区”后,绝对禁止商贩往来,并四处设卡抓“运输贩”、“密输贩”。为了打破经济封锁,承平宁联合县工委、办事处积极宣传“通商自由”政策,鼓励通商,并发动商贩和一些群众进行“走私”贩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武装建设  由于承平宁地区敌人的武装力量强大,因而武装建设工作尤其重要。早在开辟地区伊始,武装建设工作即被当作重点来抓,游击队、武工队相继建立并逐步壮大。1940年12月,有青平游击队指战员140人,另有李青山游击队23人、苏百熙游击队20余人。1942年9月,根据地内所设4个行政区都建有游击队。另有地区武装——冀东军分区第一远征工作队,下属3个中队、1个基干队。
1943年5月联合县建立后,除原有武装力量之外,6个区都建立或充实了游击队。各区的主要游击队力量:一区,30人;二区,30余人;三区,40余人;五区,20余人;六区,30余人。此时已形成县中队——基干队和游击队的武装体系。基干队和游击队在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协同地方干部对敌斗争,以及保护抗日群众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丰滦密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丰(宁)滦(平)密(云)抗日游击根据地是冀热察区党组织在伪满洲国“西南国境”咽喉要地创建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是长城以外冀热辽地区主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丰滦密抗日游击根据地东下平谷、蓟县与冀东抗日根据地相连,西经延庆、赤城连接平西抗日根据地,南与顺义、通州毗邻,北接围场和赤峰。1941年6月,根据地面积为1万平方公里、人口17万。该抗日游击根据地在根据地建设过程中,逐步开展了党组织、政权组织、经济建设和武装建设。
党组织建设  丰滦密联合县工委建立后,即主要在两个方面突出抓了党组织建设:一是发展党员,建立和扩大党组织;二是整顿党组织,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1940年,在县内部分地区发展了一些党员,至1941年春,经过开展工作,县内诞生了第一批党支部。1941年春后,随着根据地的逐渐扩大,党员和党组织也有了较大发展,至5月,全县党员已有200余名,建有党支部40余个。当年8月联合县委正式建立后,党员和党组组织发展也出现好的势头,全县党员总数达到700余名,党支部增至70余个。在该根据地还出现了根据特殊斗争形势需要在部分村庄建立的“平行支部”,一两名不参加本村组织活动、归区委直接领导的“特殊党员”。
根据地的的党员培训和党组织整顿工作也始终在进行。1940年7月,联合县工委在王庄水堡子举办了抗日救国会干部训练班,班上学习了党的基本知识、军事知识、群众工作知识、阶级问答、社会主义常识问答等。十团团长白乙化、工委书记马力和组织部长胡毅等领导都讲了课,这是建党前的基础性培训。1942年,联合县委针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党组织整顿,审查了党员,重新进行了登记,对党支部进行了调整。二区原有党员128名,审查清理后,除牺牲者外登记了64名,恢复和重建党支部17个。经过培训党员、整顿组织,至1942年底,丰滦密联合县仅长城内各区即有党员430名。
政权建设  丰滦密联合县委、县政府建立以后,立即着手进行抗日基层政权建设工作。在不同的时期,联合县境内也是建立了“两面政权”、抗日的“一面政权”和经民主选举的民主政权等三种形式。
1941年,日伪军出动6000余兵力对丰滦密地区反复进行“肃正扫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