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省政区变化简况/高思文

主页 > 发表园地 > 承德史话 >

热河省政区变化简况/高思文


热河省政区变化简况
选自高思文著《说古道今》
 
“热河”之称始于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清政府设热河厅。雍正二年(1724年),设热河总管。乾隆三年(1738年),改设热河副都统。嘉庆十五年(1810年),设热河都统,都统驻承德府,兼辖内蒙古昭乌达盟及卓索图盟,府治所在今承德市。
至中华民国年间,民国3年(1914年)1月,设直隶省热河特别区,区治所在今承德市。所辖区域东至今辽宁松岭山东麓、阜新市及内蒙古开鲁县一带,西抵今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南起今河北古北口、五指山、喜峰口和都山,北括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和扎鲁特旗①。民国17年(1928年)9月,始建热河省,所辖区域为热河道和承德、丰宁、滦平、隆化、围场、平泉、赤峰、朝阳、凌源、绥东、阜新、建平、林西、经棚、开鲁等15个县及鲁北、林东、天山3个设置局②。热河省省会为今承德市。
1933年3月日本侵略军侵占热河后,热河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成为伪满洲国所辖省份之一。伪热河省省会亦为今承德市。其所辖区域初为承德、丰宁、隆化、围场、青龙、兴隆、平泉、赤峰、宁城、全宁、朝阳、凌源、凌南、绥东、建平、林西、林东、经棚、开鲁、鲁北、天山、大板等23县,③后为承德、丰宁、滦平、隆化、围场、青龙、兴隆等7县和吐默特右旗(朝阳)、吐默特中旗(北票)、喀喇沁左旗(建昌)、喀喇沁中旗(平泉、宁城)、喀喇沁右旗、敖汉旗(新惠)、翁牛特左旗(乌丹、全宁)、翁牛特右旗等8个旗,共15个县、旗。
1938年7月至1945年8月间,冀东区(曾为冀东区、晋察冀边区第十三地区、冀热边特别区和冀热辽区)、冀察区(曾为冀热察区、北岳区)中共党组织及其所领导的八路军在开展抗日斗争,创建和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过程中,在热河境内及其边缘区相继组建了兴(隆)滦(平)丰(宁)、承(德)兴(隆)平(泉)、滦(平)昌(平)怀(柔)顺(义)、迁(安)遵(化)兴(隆)、平(谷)密(云)兴(隆)、丰(宁)滦(平)密(云)、迁(安)青(龙)平(泉)、承(德)滦(平)兴(隆)、临(榆)抚(宁)凌(源)青(龙)绥(中)、承(德)平(泉)宁(城)、凌(源)青(龙)绥(中)、承(德)青(龙)遵(化)、蓟(县)遵(化)兴(隆)、承(德)兴(隆)密(云)、迁(安)遵(化)青(龙)、青(龙)平(泉)、承(德)兴(隆)、迁(安)卢(龙)青(龙)、抚(宁)青(龙)、宁(城)赤(峰)、凌(源)绥(中)兴(城)、朝(阳)建(平)新(惠)、朝(阳)锦(西)义(县)联合县和青龙、丰宁(西)县23个联合县和两个县④。
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冀热辽军区所辖各部队为扩大解放区,对日伪展开了攻势。从6月起,开始进军热河。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10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发出大反攻命令。据此,冀热辽军区部队三路进军热河及辽宁,与苏联红军配合,于8月中旬至9月上旬先后收复热河省省会——承德市及赤峰、围场、隆化、滦平、丰宁、平泉、凌源、朝阳、建昌、建平、乌丹、北票、阜新、林西、经棚、宁城、青龙、兴隆、翁敖等县、旗。至此,热河全境第一次解放。
1945年9月20日,根据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的决定,中共冀热辽区委员会热河分委员会、冀热辽区热河行政公署及热河军区在承德建立。10月14日,热河省(民主)政府宣告成立。11月9日,中共热河省委员会正式成立。11月13日,热河省各界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热河省政府。中共热河省委、热河省政府、热河军区分别在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冀热辽分局、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后设冀热辽办事处)、冀热辽军区领导下开展工作。至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热河省正式有建制。热河省省会为今承德市。
热河省始辖热西、热东、热中专区和承德市。1945年12月,增设热北专区。1946年1月,辽西专区划入热河省。2月,辽西专区建制撤销,另建热辽专区。6月,设立热南专区。至1946年6月,热河省下辖6个专区、1个市。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国民党军队在已攻占热河解放区热东、热中、热辽地区部分重点城镇的情况下,又发起了对热河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进而分割了热河解放区。7月,为适应新的战争形势,热河省分成